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新法青年说丨执司法公正之笔 书为民担当初心
作者:西一路法庭 常紫星  发布时间:2024-05-16 15:18:08 打印 字号: | |

成为一名员额法官,是法院干警的重要转折。从这一刻起,需要对所办理的案件独立负责,和每一起案件的当事人面对面沟通、化解他们的法律困境。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细心体会、认真总结,将法典上的法律条文变成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在办公电脑里,有一个文件夹和别的文件名称不太一样,不是文书、不是送达,而是工作笔记。打开后,看着不同的文件名,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成为法官的心路历程。

强化统筹思维 加快案件流转

案多人少是目前民事审判工作最大的矛盾。如何最大程度理顺案多人少矛盾,保障团队可持续、健康有效地运转,是每一个法官团队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实践中经过探索尝试发现,保障案件顺畅审理、团队运行高效,需要强化统筹思维。从案件分到法官手中开始,按照分类思维,以5或10个案件为单位,由团队成员一次性就该单位案件分别负责管辖审核、送达排庭、保全鉴定、庭前准备、庭审询问、文书撰写、校对检查、宣判送达、上诉报结等程序内容。分配合理恰当、责任分配到人,在实践中注意衔接环节的问题处理和统一规范,以达到提升处理效率、缩短审理周期的目的。

文书撰写注意总结 加强分类归纳

审判指标体系中强调效率与效果,效率本身就是保障效果的重要抓手。面对纷繁复杂的案件,在实际审理中,如果我们能注意对不同类型的案件进行整理、将文书撰写和每类纠纷类型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进行梳理,在后面的类型化案件审理中,就可以参考已有案件的文书和审理要点,提高案件审理的速度和效率。

加强沟通 提高工作效率

法院工作本质上是社会型的工作,需要与不同类型的当事人进行交流。我们在与其沟通时,如果仅用一种交流方式、仅用一把尺子,就容易沟通不畅或者影响后续的流程。如果我们与当事人进行交流时,对其案件背景、具体情况进行初步了解,针对其诉请想法和具体法律事实有针对性的分析,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升沟通的效率。

用好司法建议 融入基层治理格局

基层人民法院与辖区群众的联系非常紧密,面临的问题和矛盾也极为具体,处在综合治理、纠纷化解的最前沿。诉源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进一步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人民法院要完善源头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格局,创新源头化解矛盾纠纷方法路径,健全源头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机制,加强重点领域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工作。我们在实践中需有意识地掌握基层矛盾的主要类别和处理原则,深耕重点领域,参与综合治理,加强类型化纠纷的源头性治理,并加强与辖区学校、医院、妇联等机关的交流联系,就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医疗纠纷化解、反家暴等专项法律问题进行调研座谈,就地开展普法宣讲,通过案例分析、法规学习、咨询调解等方式为群众答疑解惑、调处矛盾,探索诉源治理的多元路径,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针对涉诉单位在案件审执中反映出的管理疏漏、制度缺失及其他可能影响稳定发展的问题,及时提出司法建议、研究报告等,“解剖”典型个案“麻雀”,分析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症结,并提出相关意见,提示接收主体积极作为、依法履职,真正解决“一案结、多案生”,实现实质意义上的“案结事了”。

法官之职业,不只是法庭、审理、判决、调解,还有更多的学习、整理、思考。伴随着中国法治事业的不断进步,青年法官们要砥砺前行、勇于担当、不断创新,肩负起司法为民的责任和建设法治国家的使命,与祖国法治事业共成长。


 
责任编辑: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