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诉源治理齐发力,共绘新城好“枫”景
作者:立案庭 贺静婷 李京霞  发布时间:2023-11-20 09:08:55 打印 字号: | |

近年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与市法院的精心指导下,新城区人民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践行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端,不断提高非诉解纷力量,推动纠纷化解重心前移、力量下沉,让司法服务更靠前、纠纷化解更彻底。

在深入推进诉源治理的过程中,新城法院注重探索总结,将工作经验上升为可借鉴、可推广的成果,归纳出“1+4+1”工作机制,即多方联动、协同发力,下好诉源治理“一盘棋”,着力“诉源、诉前、诉中、诉后”四个环节,坚持一个指标体系全面考核反馈。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与关口把控,推动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

一、协同发力,下好诉源治理“一盘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诉源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委领导下的一项系统工程。新城法院牢牢坚持党的领导,自觉将法院化解矛盾、定分止争职能嵌入诉源治理大格局,遵循不缺位、不错位原则,实现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多方联动、分层递进、多元化解。

图︱举办特邀调解员聘任仪式

随着法院案件数量的持续增长,司法资源优化和供给矛盾日益凸显。新城区委政法委、新城区法院与新城区司法局于2020年初率先出台了《关于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联动机制的实施方案》。区司法局有效整合人民调解、律师调解、行业调解等各类非诉调解组织及其他调解力量,向区法院推荐调解组织或调解员,区法院根据工作需要纳入特邀调解名册,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开展诉前、诉中调解。

图︱联合区司法局揭牌成立诉调对接工作站

通过有效运行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审判机关和人民调解组织的职能作用,将人民法院“诉”的权威性、规范性和人民调解组织“调”的便利性、非对抗性相结合,形成合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新城法院积极拓宽诉调对接工作渠道,与陕西金融消费纠纷调解中心、区工会、区司法局、区妇联、区发改委等单位建立诉调对接工作机制。

二、文化助力,加快推广“无讼社区”

有效的社会治理,往往浸润着丰沛的传统道德精髓。孔子云:“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明代冯梦龙亦提出“省其谳牍,可使无讼”的理念。中华传统文化推崇礼让谦和的道德观念,以和为贵、无讼少讼的观念深入人心。法治社会不仅要提供一整套多元化、立体式的纠纷化解途径和体系,更应关注纠纷更深层次的源头治理问题,以实现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

图︱新城法院设立首家社区特邀调解工作室

新城法院将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无讼”“和为贵”等治理智慧与诉源治理相结合,开展“无讼社区”创建工作,推动社会治理从“化讼止争”向“少诉无讼”转变。根据上级法院指导意见及创建“无讼社区”相关内容,新城法院党组积极部署,于2021年7月23日在新城区半截巷社区建成首家社区特邀调解工作室。截至目前,半截巷社区调解工作室运行良好。

图︱进行现场调解

“我从小在半截巷社区长大,我的母亲也是原社区主任和人大代表,我们作为社区群众,对社区感情深厚,在面对社区群众时也会更有耐心,能够更细致、全面地解答群众疑惑,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新城法院派驻调解工作室的特邀调解员步凡如是说。目前,新城法院受理的该社区民事纠纷案件数量减少明显,大量矛盾纠纷在萌芽和诉前得到化解,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矛盾不成讼”。

图︱参加诉源治理工作推进会

为了进一步推广半截巷社区诉源治理经验,今年年初新城区委社会治理办、新城区法院联合下发《关于印发〈新城区“无讼社区”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在全区九个街办十八个社区创建“无讼社区”。新城法院迅速制定实施方案细则,公布创建周期、总体目标及创建指标等内容。预计到2024年6月底,由区委社会治理办对各街办“无讼社区”工作进行考评,对年度创建“无讼社区”工作表现先进的单位予以表彰,对符合“无讼社区”创建目标的社区予以授牌。

三、调确结合,跑出多元解纷“加速度”

图︱在陕西金融消费纠纷调解中心开展调解工作

吕某、刘某因与某银行信用卡还款纠纷提起诉讼,新城法院将此案委派给特邀调解组织——陕西金融消费纠纷调解中心进行诉前调解。双方达成诉前调解协议后,共同向新城法院提交申请,要求确认调解协议效力。新城法院当场立案,在依法对调解协议审查后进行了司法确认,双方当事人自立案起2小时内领取了《民事裁定书》,彻底解决了纷争。

康某等九人与陕西某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为期十五年的房屋租赁合同,约定将康某等人自有房屋租赁给酒店经营。因酒店拖欠租金,康某等人诉至法院请求解除合同并要求酒店支付拖欠的租金。

了解案情后,程序分流员迅速启动诉调对接机制,诉调对接办公室迅速将案件委派给特邀调解员。经特邀调解员耐心明法析理,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康某等九人息诉。该系列案件从提交立案申请到法院委派特邀调解员调解,再到当事人息诉仅用六天。这是新城法院诉前调解的一个缩影,也是灵活运用多元解纷机制的生动实践。

新城法院积极践行“诉前调解+司法确认”这一制度,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通过释法明理化解纠纷,从而不断提升诉前调解服务水平,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图︱新城法院建设工程纠纷调解工作室揭牌

此外,新城法院不断推动行业调解,联合陕西省建筑业协会成立新城区人民法院建设工程纠纷调解工作室,持续深化建设工程领域纠纷诉源治理,护航建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城法院支持行业协会自主开展调解工作,对达成的调解协议及时进行司法确认,促进调解工作室调解工作的良性发展,打造“法院+建筑业协会”的行业调解的典范。

图︱《人民法院报》头版刊登新城法院建设工程纠纷调解工作室这一亮点做法

图︱陕西电视台采访报道新城区人民法院建设工程纠纷调解工作室

调解工作室运行以来,共调解案件246件,涉案金额1.9亿元。其中调解成功80件,涉案金额约5千万元。案由主要包含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买卖合同纠纷、租赁合同纠纷及劳务纠纷。新城法院探索建立“人民法院+行业协会”联动解纷模式入选最高院第六巡回法庭发布的诉源治理典型案例,并被陕西电视台采访报道。

四、指标牵引擦亮诉服质效“一面镜”

图︱新城法院在全国法院质效平台得分排名第一

新城法院坚持以最高院诉讼服务指导中心信息平台3.0质效评估指标体系为指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着力在多元解纷上改革创新,进一步提升服务群众、服务审判效能。

图︱召开诉讼服务质效推进会

为保证诉讼服务指导中心信息平台3.0质效评估指标得分的稳定,新城法院建立诉服质效指标定期分析会商机制,由主管院长牵头,实行日提醒、周研判制度,通过每周召开分析研判会,对照质效评估指标逐项查找不足,逐项落实整改。

图︱建立攻坚台账

同时,法院调配干警专职负责该项工作,密切关注指标值变动及得分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改进,全面查漏补缺。针对在线委托鉴定率等短板指标,建立攻坚台账,逐项分析指标具体要求和得分标准,明确责任到部门,具体到个人,并将质效指标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核,狠抓工作落实。通过整体部署,多方配合,新城法院指标得分与排名均有大幅提升。

图︱新城法院

诉源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韩德洋指出,人民法院既是诉源治理的参与者,又是诉源治理的推动者与保障者,须从诉的源头、诉前、诉中、诉后四个环节着力,创新能动司法,做深做实诉源治理。

当前新城法院工作成效主要体现于源头和诉前两个环节,今后在确保源头、诉前工作成效的基础上,推动医疗损害、道路交通事故等领域诉前委托鉴定工作,法院将着力提高诉中、诉后环节的工作效能。坚持诉中灵活解纷,将调解贯穿诉讼全过程,坚持调解优先,实现案结事了、一次性解纷,提升质效确保守好“解纷关”;坚持诉后延伸服务,通过判后答疑促进服判息诉,同时,针对执法办案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趋势性问题及时发出司法建议,能动司法把好“指导关”。

图︱诉讼服务中心

下一步,新城法院将继续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将诉源治理作为一项长效工程,筑共治之基、行司法之力,切实把诉源治理作为回应群众司法需求的“第一窗口”、解决矛盾纠纷的“第一良药”、实质化解纠纷的“第一防线”,灵活、便捷、高效解决矛盾纠纷,为构建和谐新城添砖加瓦,通过诉源治理齐发力,绘就新城好“枫”景。


 
责任编辑: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