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文化赋能新时代法院建设
  发布时间:2022-08-22 11:48:45 打印 字号: | |

为贯彻领会省、市法院院长座谈会暨法院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六个院”建设特别是“文化融院”的各项工作部署,新城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加强新时代法院文化建设,快速响应落实,多措并举发力,强化“政治建院”引领,发挥人民法庭前沿阵地作用,以文化提质效,以文化促发展。



建设 “六个院”讲述基层干警平凡故事



新城法院坚持党建引领促审判,以扎实推进“六个院”建设为目标,举行“推进建设‘六个院’,建功立业新时代”主题演讲比赛。


参赛干警们从自身岗位出发,用真挚朴实的语言,慷慨饱满的热情,讲述了身边人、身边事,诠释了基层法院干警质朴的为民初心和平凡工作岗位上闪耀的微光,表达了新法人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法治梦想的追寻。捍卫公平,守候一方安宁,是新法人传承的信仰与使命;维护正义,促进社会和谐,是新法人承载的责任与担当。




构建人民法庭“两化”建设新图景



新城法院太华路人民法庭作为全省第二批“达标法庭”中的一员,始终发挥着法院文化建设前沿阵地的作用,为贯彻落实省、市法院院长座谈会暨省、市法院文化建设工作会精神,新城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希军在太华路人民法庭召开新城法院文化建设暨人民法庭“两化”建设现场工作会。



今年以来,为贯彻落实省、市法院对于人民法庭“两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太华路人民法庭在院党组的带领下,以“政治建院”为引领,践行“1863”工作法,不断深化“两化”建设,认真落实“三个面向”“三个便于”“三个服务”原则,积极用活用好“马锡五审判方式”,运用驻地法官、巡回开庭、社区调解等贴近群众的工作方法,奋力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被评为全省法院“达标法庭”。



太华路人民法庭将进一步加强人民法庭“两化”建设力度,发挥前沿优势,探索庭前和解与诉讼调解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调解工作新格局,发挥家事审判优势,力促社区和睦、社会和谐,为法院文化建设贡献人民法庭力量,以更加优质便民的司法服务,促进法院工作再提升。



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新时代价值



在老城区的中心,新城广场东南角,有一条街坊邻里熟知的小巷,西一路人民法庭就坐落在这条充满烟火气的小巷之中。善于调解、专于调解是他们的标签,多年来,西一路人民法庭注重“调判结合”,用心用情化解群众矛盾,从而实现案结事了。



在审理一起离婚案件中,办案法官意识到本案是一起老年夫妻因家庭琐事互相赌气引发的诉讼,调解和好的可能性很大。开庭当天,作为被告的当事人王大爷迟迟未到庭,经了解,原来是跑错了地方。考虑到双方当事人均已年近八旬,出行不便。经过沟通,便将调解地点改到了离王大爷更近更方便的地方。法官们用“拉家常”的方式做双方的思想工作,通过一个个真实案例讲述意气用事伤害多年夫妻感情的不值。经过法官多次上门耐心调解和心理疏导,原告最终决定撤诉,老人和子女们都对西一路人民法庭法官的倾情调解再三致谢。


设身处地为群众多想一点,多倾听多沟通,正是西一路人民法庭法官们的法宝。多放几把椅子,多准备几把扇子,把群众当成自家人看待,因为他们觉得,践行新时代“马锡五审判方式”就需要与群众贴地更近,用公心、诚心与耐心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与矛盾。



智慧化助力审判提速质效提升



面对人民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韩森寨人民法庭始终坚持司法为民理念,积极探索研究,运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赋能审判工作,打造 “科技+司法”工作模式,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以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优的司法服务。


  • 《民诉法》修订后新城法院首例电子送达判决书案例


为了最大程度地方便群众,提高审判工作效率,同时解决“案多人少”的审判工作压力,韩森寨人民法庭充分利用统一送达平台,实现集约化送达,减少了纸质文书在途送达时间,将送达时间减少50%以上。


2022年1月1日起,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正式实施,将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纳入电子送达适用范围。韩森寨人民法庭积极适用新《民诉法》,充分研究电子送达相关程序,针对性更新工作流程,成功完成了新城法院首例电子送达判决书案例。整个送达过程在12分钟内完成,相较以往2至4天的送达时间,用时大幅减少。


韩森寨人民法庭将持续建设“科技+司法”的人民法庭文化,不断探索智慧化司法工作模式,让信息化驱动人民法庭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在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责任编辑:小法